行业动态

贝士特电气丨自动化控制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?

发表于:2025.07.11

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制造环境中,自动化控制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、保障产品质量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核心手段。从单台设备到整条生产线,再到整座智能工厂,自动化控制无处不在。本文将围绕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,探讨其如何通过智能监控与远程操作,实现效率与可靠性的双重提升。

一、自动化控制在生产线中的应用

顺序控制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或 DCS(分布式控制系统)按照工艺要求,对输送带、机械手、加工机床等设备进行启停、联锁和节拍控制,确保物料在各工位间高效流转,减少等待时间。

过程控制
通过 PID 算法、模糊控制或模型预测控制(MPC),对温度、压力、流量、液位等关键参数进行闭环调节,保证工艺稳定,提高产品一致性。

质量检测与剔除
结合视觉识别、激光测量等传感器,自动化系统可在线检测尺寸、外观、缺陷,并自动剔除不良品,降低人工检验成本。

二、自动化控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

运动控制
高性能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使机器人具备多轴联动、轨迹插补、力控等功能,可完成焊接、喷涂、装配、搬运等高精度作业。

安全协作
通过安全 PLC、光幕、力矩传感器,实现人机协作模式(HRC)。当人员进入工作区域时,机器人自动降速或暂停,保障安全。

离线编程与数字孪生
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机器人路径规划和程序验证,减少现场调试时间;数字孪生实时映射机器人状态,实现预测性维护。

三、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工厂中的作用

柔性制造
MES(制造执行系统)根据订单自动下发工艺参数,PLC 实时切换加工程序,实现多品种、小批量的混流生产。

能源管理
通过智能电表、变频器和能量回馈装置,系统实时监测用电数据,优化设备启停策略,降低峰值负荷和能耗成本。

预测性维护
采集振动、温度、电流等数据,利用 AI 算法预测轴承、电机等关键部件的剩余寿命,提前安排维护,避免突发停机。

四、智能监控与远程操作

数据采集与可视化
SCADA 系统实时汇总设备状态、产量、能耗等信息,生成趋势图、报警记录和 OEE(设备综合效率)报表,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
远程运维
借助 VPN、4G/5G 或工业以太网,技术人员可在异地对 PLC 程序进行在线修改、参数调整及故障诊断,大幅缩短停机时间。

云平台与移动应用
将数据上传至云端,通过 Web 或 App 随时随地查看生产状况;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节能潜力,优化排产。

五、效益总结

自动化控制的广泛应用,使企业能够:

提高生产效率 20%–50%,缩短交货周期;

降低不良品率 30% 以上,提升产品质量;

减少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,增强市场竞争力;

通过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,延长设备寿命。

159 6422 5511